目前分類:經營管理 (1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經理人分享|東哥



很多管理者眼睛往往是向外看,一直盯著員工,覺得員工這要提升,那要改進,總感覺員工不盡人意。其實如果換個角度,多審視自己,把員工當做一面鏡子,照照 自己,發現最後需要提升的只是自己!

很多事情的迎刃而解,需要改變視角,靜心頓悟!

當下的環境是最合適的環境
要立足現實,不要去假設一些不可能的條件,比如:如果誰在去做這件事就好了,如果人數再多一些就好了,如果市場投入再大一些就好了,如果沒有不利的事情出 現就好了,……。做一些無謂的假設,只會浪費時間,延誤戰機,或為自己達不到目標找藉口。要在現實的狀態下開展工作,而且認為當下是最合適的環境,唯有如 此,才能積極思考、正面應對。

管理者認為員工隊伍素質太差時,想一想,假設員工隊伍素質提高到自己想像的水準,他們還會甘心于現有的崗位嗎?自己還能當他的領導嗎?如果一切都如自己所 想,自己的能力與價值又如何去體現呢?再說,現有的環境,不正好是體現自己能力和鍛煉自己的最佳舞臺嗎?這是多難得的自己施展才能和成長的環境!企業在市 場中,就如同真實的作戰環境,隨時面臨市場決戰,不允許彩排,更不允許做條件假設。

眼中的員工狀態,其實就是自己的表像
自己眼中公司員工狀態如何,感受到他們是忠誠、是努力、是抱怨還是難以管理?在一個努力的人眼裡,看到和吸引自己的都是別人的努力,別人的負面因素也無暇 顧及,感受到的全是他們的努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反,一直心中不平,滿是抱怨的人,也會吸引那些喜歡議論別人是非的人,結果眼中看到的抱怨越來越 多,正面的因素在他眼裡或者都視而不見。所以自己感受到他們的狀態,其實就是自己的表像,只是我們看別人容易,讀懂自己難。

我們可以做一個測試,對同一個企業,不同員工的感受和評價肯定不同。企業還是那個企業,員工還是那些員工,為什麼每個人的眼裡看到的不同呢?這是因為每個 員工的狀態不同,看到的也會不同,相由心生就是如此。其實,別人就是一面鏡子,照到的全是自己。我們總喜歡盯著別人找缺點,而很少從內心審視自己,所以只 能用反推的方式才能有所感悟。當我們感覺越來越多的人都看不順眼時,那一定是自己出了問題!

特別不喜歡的,就是自己最需要提升的
我們有時會特別不喜歡某人或者特不喜歡某人做的某事,這原因是什麼呢?是別人的問題嗎?他的這一點是所有人都反感的嗎?不見得!既然不是所有的人不喜歡, 那為什麼自己不喜歡?問題出在哪裡呢?那是因為自己有偏見,或者是自己小題大做,或者是自己的某種“性格缺陷”,從而造成了自己的不喜歡。

比如員工經常和自己對著幹,那是說明自己的人格魅力不夠,或者能力沒有得到其認同,或者自己平時也是對其如此,所以這些都是需要自己提升的方面;如果某人 執行力差,經常拖拖拉拉,那是自己在管理上沒有相應的規章制度;如果員工經常以家庭有特殊原因而耽誤一些事情,那是說明自己對員工關懷不夠;當我們不能容 忍別人非議自己時,那是自己確實有某方面的不足,而自己又沒有覺察到;如此等等。當我們面對“不喜歡”時,恰恰就是發現了自己最需要提升的方面。

把員工看成什麼,他就是什麼
我們習慣給員工貼標籤,能力是強是弱,工作積極還是懶散,與自己是敵是友。自己怎麼判斷,往往最終真的就如所料。心理學告訴我們,在給某人貼上標籤時,我 們的行為和態度也會對其發生微妙的變化。如認為某人是和自己對著幹,那麼在與其溝通時,自己的行為和舉止就會表現出防備、不屑或敵意的態度,結果這些資訊 被對方捕捉到,對方也會同樣為之。這個最初的“判斷”是自己釋放出去的,造成了弄“假”成真。再如我們認可某員工工作能力,就會多包容和鼓勵,出現正強 化;反之,認為員工能力不行,我們就喜歡批評和排擠,結果進行了負強化。其實這些標籤,都是我們心裡所預設出來的,並不代表真實。不然,為什麼有的員工換 了個工作環境,就表現出和原來判若兩人呢?所以,總體上來說,應該相信每個員工都在努力創造一片自己的天地,我們要多鼓勵、多肯定,多給員工貼正能量的標 籤。

員工的徹底認同,只有靠感化
不要認為企業有了規章制度,有了三項紀律八項注意什麼的,就能讓員工徹底的認同和遵守。表面的服從和內心的認同相差很遠,表現在工作上就是規定的才去做, 規定不到的就投機取巧,缺少了工作的主觀能動性。制度越來越多,培訓越來越多,員工並不一定買帳,流失率的高低就可以作為參考。相當一部分比例的員工離職 與其上司有直接關係。試想,員工都準備離職了,自己對其還能有什麼影響力可言?

員工的徹底認同,關鍵是領導者自己的魅力和專業技能,自己以身作則,讓員工內心受到觸動,這樣的影響才持久,帶來的執行力才會強。看那些對公司忠誠、貢獻 大的員工,有多少是管理出來的?只是表面上的一堆管理制度,沒有感情的投入、魅力的影響,是很難讓員工認同的。

所有面臨的問題,都是自己造成的
有些管理者喜歡怨天尤人,總是羡慕別人天時地利人和,覺得自己身邊的同仁或客戶有意製造難題。其實每個人身邊的所有環境都是自己經營的,發生的事情是好是 壞,都與自己的積累有關,不然為什麼不發生在其他人身上呢。自己所遇到的所有問題,都是自己造成的。

比如管理者交代下屬做一件事情,結果下屬做砸了,惹出了麻煩。如果把原因歸結到下屬沒有能力、不用心,然後狠狠的批評他一頓,結果呢?他並不一定聽得進 去,心裡不服氣,以後可能依然如故,甚至更糟。如果進行自我剖析:員工是自己安排的,是不是沒有交代清楚,是否過程中間沒有跟蹤,或許自己對“識人”還需 要技能上的提升,等等。下屬看到領導自我批評了,也會分析他自身的原因,而不會再去想著推諉扯皮。如此這般,大家都只從自身找原因,以後就會杜絕此類事 件。

好“果”必定是早前種下的善“因”
事情的發生必有因果,種豆得豆,種瓜得瓜,現在的每一件事情必定會影響到將來。只不過現在的哪件會影響到未來的哪件很難一一對應,但可以肯定的是,天上不 會無緣無故掉餡餅,現在的“果”必定是之前種下的“因”,好果歸於善因。

為什麼會遇到很多麻煩事?那是因為之前,我們給別人添了麻煩!感覺員工與自己之間越來越難以合作了,就要好好反省自己對他種下了什麼不好的“因”。有員工 說,我招惹誰了,那麼不好的事情落到自己頭上?某某事件真是不公平……因果兌現時間不一,過程有的很漫長,導致很多人不容易相信。不要認為不公平,因為自 己也可能是別人眼中不公平的造就者。

心存僥倖的事件肯定會暴露
管理者一定要做得正、行得直,不要有自私的行為缺陷,更不要認為自己處於領導崗位,一般員工發現不了。比如占公司便宜,背後非議他人,自己違反公司制度 等,有些管理者自認為神不知鬼不覺,總覺得別人不會知道。人的心理有個弱點,在同樣條件下,往往認為好事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概率大,不好的事發生在自己身 上的概率很少,於是就形成了僥倖心理,“哪有那麼巧?” 但我們回想一下,總會發覺身邊有人在“耍小聰明”,那就說明事情肯定會暴露的,如果領導者有某些“缺陷”也肯定會讓員工知道。一旦被同事和下屬發現,他們 會想:領導不過如此嘛?!試想,以後怎麼可能會讓下屬心服口服?

心存僥倖的負能量事件要徹底杜絕,“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這是中國的古訓,不無道理。

知易行難,所以更要重視“行”
當前網路、微信、書店等各種什麼勵志文章、什麼心靈雞湯、什麼正能量、什麼技能方法的真是太多了,天天耳濡目染,可我們靜下來想一下,自己的一些不好習慣 或工作方式,又進步了多少呢?大多還是該怎麼還是怎麼,也沒有發現生活中自己改變了多少,依然“我行我素”!春節晚會小品《扶不扶》中,那位給事故現場拍 照的路人,是典型的只會說沒有想到做的人。都知道“知易行難”,但關鍵還是要把所“知”,應用到工作和生活中,而不能工作是一套,說辭又是另一套。

成功很難複製,企業很難模仿
一個企業的成功,可以有很多值得我們思考和學習的地方,但要注意企業的成功絕不是生搬硬套。企業市場環境不同,企業文化不同,員工組成不同,品牌使命不 同,產品地位不同,多方面的差異就決定了成功的難以複製性!企業又不是完美的,要去模仿的,也可能恰是對方的弱點。結果弄的不倫不類,比葫蘆畫瓢,東施效 顰,結果就可能南轅北轍。

能夠進入我們視線的企業往往是比較大的,在行業具有壟斷性,比如QQ、京東商城、微信等這樣的應用基本都具有排他性的,也就是說成功的企業只是極少數。把 問題聚焦在別人身上是無意義的,看其他企業再多的精彩,也與自己無關。對於大多數企業來說,研究自身企業的特色和個性,如何發揮自己的特色優勢給予客戶, 才是比較腳踏實地的動作,而不是好高騖遠的去思考比彩票還要低概率的所謂成功複製。

(請在微信搜索“經理人分享日誌”或 “manashare”關注公眾號,或者下載iPhone應用“經理人分享”,與45萬職業人一起,暢享一份閱讀、思考、實踐的快樂。)

作者:賈同領(慧度)
文章來源:中人網

知識點: 負強化  正強化

 

IMA8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吳俊瑩-iThome電腦報技術主筆

岳飛與屈原,他們不管有沒有能力,都無法達成目標,因為自己人成為了最大的敵人,自己想做的事情不符合老闆的利益。

2002年的秋天,我在杭州西湖畔的岳王祠憑弔岳飛,那時候我的朋友都揶揄我,認為我對公司與組織滿腔忠肝義膽,但是卻被邊緣化之後黯然離開。

老實說,我已經想不起來那時候心裡是否有氣有怨恨,但是我常常在想,企業裡面很多人都認為自己一片赤誠,但是卻沒有得到相對應的回報,擔心憂慮之下,最後 創造自己成為悲劇英雄,黯然離開公司。同樣憂國憂民的還有屈原,與岳飛不同的是,屈原沒有找到解決事情的方法,也沒有發揮的空間,最後選擇悲壯的死法。

我無意對先人不敬,但是用這樣的比喻我們比較容易看出,企業裡面屈原與岳飛這兩類型的人的差異。

前天下午,我啜飲著學長公司裡面供應的10元咖啡,坐在我對面的同仁是一個典型的「岳飛」。

他能帶兵打仗,而且紀律儼然,訓練出來的手下不但表現好、態度佳,而且一個人都能當兩三個人用。他也非常認真,身先士卒,自己的表現也是非常好。

為什麼我會說他是岳飛呢?歷史上岳飛很努力北伐,最後卻落得十二道金牌賜死的下場,滿朝文武百官沒有人為他說半句話。

我想,這是因為岳飛只顧著打仗,很會照顧手下,卻忘記了與其他人溝通,也忘記了上頭老闆的策略,只想著自己的理想。

當年皇帝的想法,當然是偏安江南,最好別把老皇帝救回來,因為救回老皇帝,小皇帝就沒位置了。可是岳飛不管這些,只想救回老皇帝,不符合組織利益與策略, 導致到後來要兵沒兵、要糧沒糧,還只能被處理而無法還手。

眼前這個「岳飛型」的幹部也是這樣子,什麼都好,就是無法跨部門以及與上級溝通,雖然他有做,但是方法不對,結果更糟,把大家都惹毛了。

他一個人努力完成上級交辦的任務,用他自己的方法與資源,甚至自掏腰包獎賞手下員工,把所有事情做好,讓上級放心。

可是自己心裡面卻很苦,因為他的理想就是希望公司能找到強的人進來跟他一齊打拼,沒想到找來的人在他看來普普通通,每次他反映事情,上級也都馬馬虎虎,感 覺上不是很認真。

所以他每打一場仗,心裡就受傷一分,他想說自己做個「驚世媳婦」咬牙忍耐把事情做好,等到內心痛苦到忍無可忍的時候,只能走人,然後抱怨上級不懂善待人 才。

本來是能打仗的岳飛,只因為沒辦法溝通,最後卻變成沒辦法打仗、也沒辦法跟別人溝通的屈原,不但什麼事情都做不了,到後來還把自己消耗殆盡,損失慘重。

兩點之間最近的距離是直線,兩個人之間最近的距離「絕對不是」直線。

我們都以為溝通是可以直來直往的,但是後來卻發現這是一廂情願的想法,就算每個人都很客觀理性,但是我們不知道的是,當我們溝通的當下或者之前,是否對方 有沒有發生過什麼意外事件,例如女朋友打電話來吵架,或者家裡出了什麼事情等問題,所以直來直往可能就會在對方沒準備好的時候傷害到別人。

在公司裡面,岳飛型的人物因為自視甚高,能力又強,手下多精兵,所以常常會忽略別人的感受,甚至也認為不需要去照顧別人的感受。

我們可以不管別人怎麼想,但是在公司裡面做事情,不是只有事情,還有人的層面──把人的事情處理好,可以讓事情更快解決。

如果一個岳飛型的企業幹將,沒有用心處理或者根本忽略人的層面,在我所探訪過的記錄裡面,結果確實只有兩種:變成屈原黯然自我了斷,或者被團隊排擠之後離 開。

溝通不是討好,也不是需要彼此都能夠意氣相投,最重要的是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企業因為資源有限,所以當我們拿走資源的時候,就代表有人失去資源。

拿走資源的人創造了績效,協同作戰與輔助的人,不但得讓步而且還沒有功勞,幾次之後,有誰還要跟我們合作?

「拜託,做事情還要顧到別人?別忘了我們是學工程的耶!幹麼搞這種複雜的人際關係?」話可不能這樣說,40歲之前我們靠的是自己的專業與專長,40歲以後 就要靠人脈了,如果我們遲遲不肯重視自己的人際關係,難免到後來做死做活都只是累到自己而已。

適當地對幫助我們的人表達謝意;在上級面前,或者會議之間,感謝那些幫助我們的人;在資源分配的時候,如果因為權責關係我們拿到大多數的資源,也需要跟那 些讓步或者妥協的同仁致謝。

有個長輩說:「長懷感恩之心」,這就已經是很大幅度的溝通了!

岳飛與屈原,他們不管有沒有能力,都無法達成目標,因為自己人成為了最大的敵人,自己想做的事情不符合老闆的利益。到後來受傷嚴重的人,往往都是覺得自己 對公司是很重要的人,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大頭症」。當我們有了大頭症,看在別人眼裡,其實我們就跟一顆榴槤差不多,又硬又充滿了刺,就算剝開了也是很臭! 要達成目標,不管對內與對外都要同樣用心溝通,不能總是認為眾人皆醉我獨醒。

或許,別人也沒有醉,只是賭爛我們而已!

 

IMA8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父親想給女兒買一條 狗, 在這個城市裡,有三個賣狗 人。

第 一個賣狗人說:“你看這條狗很好,好像你女兒也挺喜歡的,1000塊錢,你好好再看一看。如果你喜歡呢,付1000塊錢就成交了。至於狗,你也看過了,你 女兒現在挺喜歡的,至於說以後怎麼樣,跟我就沒關係了。”

父 親搖了搖頭,走了。

第 二個賣狗人說:“你看這條狗非常好,是英國的純種狗,這種顏色的結合非常好,好像你女兒也挺喜歡,1000塊錢,這個價格也合適,我不敢確認你女兒明天 是不是還會喜歡,所以你付我1000塊錢,你回去一周後,如果你女兒不喜歡了,只要你把狗狗抱回來,1000塊錢我就退給你。”

父 親有點心動,接著來到第三個賣狗人面前。

第 三個賣狗人說:“你女兒看起來挺喜歡的,但是我不知道你養沒養過狗?是不是會養狗?你女兒是不是真正喜歡狗?但她肯定喜歡這條狗,所以呢,我會跟你一塊 把狗帶到你家,然後在你家找到一個最好的地方,搭一個狗窩,我會放足夠的食物給它,你可以喂一個星期,我還會教你怎麼喂這條狗,然後一個星期以後我再來。 如果你女兒仍然喜歡這條狗,這條狗也喜歡你女兒,那這時候我來收1000塊錢,如果你說不喜歡,或者你女兒跟這條狗之間沒有緣分,那我就把狗抱走,把你家 打掃乾淨,順便把味道全部清理乾淨。”

第 三個賣狗人,簡直讓這位父親兩眼放光。這位父親很痛快地買了第三個人的狗,甚至沒有討價還價的想法。

你 可能經常在銷售聖經上看到這樣3句話:

1、 必須100%站在對方的角度,走進對方的世界,深入瞭解對方的內心對話;

2、 永遠不賣承諾,只賣結果!

3、 沒有行銷,只有人性!

 

IMA8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濟日報/林行宜】


團隊中有不適任者,主管應如何處理?加強訓練以提升能力?調任其他較合適的工作?或是讓不適任的成員離開團隊?

一般而言,「不適任」是指團隊成員的工作過程或成果未符合組織的要求,不適任的原因可能是工作產量不足、完成時程太慢、所耗成本與資源過高、產品或服務的品質未達標準等。當然,也有可能是人格操守或價值觀與組織抵觸。

如果不適任的理由是後者,由於事涉道德與正直的價值觀,主管必須在第一時間予以解職。否則,等於企業默許員工採取不正當的手段,以達成組織目標,或獲取個人利益。為避免模糊企業重要的價值觀,主管必須快刀斬亂麻,即刻處分。

如果成員能力佳,卻意願不足,主管可先了解背後因素。若確有意願阻力存在,應進一步確認該阻力可否消除與所需時間?若意願阻力可消除,且耗費的時間是組織可以接受的,主管便可協助消除意願阻力。若阻力無法消除,或不確定消除阻力需投入多少時間,或投入超出組織可接受的範圍,那就只好汰除不適任成員。

若組員能力佳且無意願阻力,不適任只是欠缺誘因,則主管可深入了解可能的意願誘因,並協助安排與規劃誘因,將誘因轉化為意願的動力。

但若主管無力掌控誘因,或誘因取得時間超過組織可容忍時間,就只好請不適任人員離隊。若成員意願不足是因為工作內容與興趣不符,可協助釐清個人方向,透過內部轉調制度,轉換工作部門。

若團隊成員不適任是能力不足所致,則須視該員的學習能力與潛能,決定處理方式。若學習能力與潛能均佳,預期可在可接受時間內,提升能力至要求的水準,則可安排培訓計畫。

相反地,若潛質與學習能力不足,難以在可接受時間達到能力要求,便得重新審視個人專業,調整部分工作內容,讓他從事較低階的工作。

只要人員不適任的原因不涉及價值觀或誠信問題,而是態度、意願或能力不足,主管應還有些許緩衝時間,可以進行教育訓練、工作調整、轉調部門或革職等安排。當然,主管進行相關安排時,得依據現有人力排定時程,確定安排過程中,有足夠人力支應基本業務運作。先行人力布署、安排接任人力驟後,即可進行人力調整。

不適任的團隊成員,將導致客戶對產品或服務的價值或品質失去信心,因此主管必須適時處理不適任員工,依據不適任原因與組織可容忍時間,進行相關人事安排。

處理不適任成員並非易事,告知一位努力工作的員工不適任目前的工作,或者請私交好的組員離開團隊,最讓主管左右為難。

但若主管未能果斷處理不適任人員,到頭來反而會拖累整個團隊,那將對不起其他適任且完成使命的成員。為了團隊的良性成長,主管有時候也須扮演「團隊屠龍手」,硬著頭皮請不適任者走路。

(作者是群創光電台灣人資處經理)

 

IMA8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隻兔子吃掉了狼和野豬..... (很有哲理啊……)
 
 
一隻兔子吃掉了 狼和野豬.....
一隻兔子在山洞 前寫文章,一隻狼走了過來,問:兔子啊,你在幹什麼?
答曰:寫文章。問:什麼題目?答曰:《淺談兔子是怎樣吃掉狼的》。
狼哈哈大笑,表示不信,於是兔子把狼領進山 洞。
過了一會,兔子獨自走出山洞,繼續寫文章。
一隻野豬走了過 來,問:兔子你在寫什麼?答:文章。問:題目是什麼?
答:《淺談兔子是如何把野豬吃掉的》。野豬不信,於是同樣的事情發生。
最後,在山洞 裡,一隻獅子在一堆白骨之間,滿意的剔著牙讀著兔子交給它的文章,題目:《一隻動物,能力大小關鍵要看你的老闆是誰》。
這只兔子有次不小心告訴了他的一個兔子朋友, 這消息逐漸在森林中傳播;
獅子知道後非常 生氣,他告訴兔子:如果這個星期沒有食物進洞,我就吃你。
於是兔子繼續在洞口寫文章
一隻小鹿走過 來,兔子,你在幹什麼啊?
寫文章”“什麼題目?”“《淺談兔子是怎樣吃掉狼的》
哈哈,這個事情全森林都知道啊,你別胡弄我了,我是不會進洞的
我馬上要退休了,獅子說要找個人頂替我,難道你不想這篇文章的兔子變成小鹿麼
小鹿想了想,終於忍不住誘惑,跟隨兔子走進洞 裡。
過了一會,兔子獨自走出山洞,繼續寫文章
一隻小馬走過來,同樣是事情發生了。
最後,在山洞裡,一隻獅子在一堆白骨之間,滿 意的剔著牙讀著兔子交給它的文章
題目是:《如何發展 下線動物為老闆提供食物》
隨著時間的推移,獅子越長越大,兔子的食物已 遠遠不能填飽肚子。
一日,他告訴兔 子:我的食物量要加倍,例如:原來4天一隻小鹿,現在要2天一隻,如果一周之內改變不了局面我就吃你。
於是,兔子離開洞口,跑進森林深處,他見到一 隻狼
你相信兔子能輕鬆吃掉狼嗎
狼哈哈大笑,表示不信,於是兔子把狼領進山 洞。
過了一會,兔子獨自走出山洞,繼續進入森林深 處
這回他碰到一隻 野豬----你相信兔子能輕鬆吃掉野豬嗎
野豬不信,於是同樣的事情發生了。
原來森林深處的動物並不知道兔子和獅子的故事
最後,在山洞 裡,一隻獅子在一堆白骨之間,滿意的剔著牙讀著兔子交給它的文章題目是:《如何實現由坐商到行商的轉型為老闆提 供更多的食物》
時間飛快,轉眼之間,兔子在森林裡的名氣越來 越大
因為大家都知道它有一個很曆害的老闆
這只小兔開始橫行霸道,欺上欺下,沒有動物敢 惹
它時時想起和烏龜賽跑的羞辱
它找到烏龜說:三天之內,見我老闆!揚長而去
烏龜難過的哭了
這時卻碰到了一位獵人
烏龜把這事告訴了他
獵人哈哈大笑
於是森林裡發生了一件重大事情
獵人披著獅子皮和烏龜一起在吃兔子火鍋
地下丟了半張紙 片歪歪扭扭的寫著:山 外青山樓外樓,強中還有強中手啊!!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森林裡恢復了往日的寧靜,兔 子吃狼的故事似乎快要被大家忘記了
不過一隻年輕的老虎在聽說了這個故事後,被激 發了靈感
於是他抓住了一隻羚羊,對羚羊說,如果你可以 像以前的兔子那樣為我帶來食物那我就不吃你。
於是,羚羊無奈的答應了老虎,而老虎也悠然自 得的進了山洞。
可是三天過去了,也沒有見羚羊領一隻動物進 洞。他實在憋不住了,想出來看看情況。
羚羊早已不在 了,他異常憤怒。正在他暴跳如雷的時候突然發現了羚羊寫的一篇文章題目是:《想要做好老闆先要懂得怎樣留住員 工》

 

IMA8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章出處:HR管理世界


工作任務教育工具遊戲

“兩軍相遇勇者勝”,“勇”者:膽識、士氣也。

在企業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一個士氣低落的團隊是無法取得成功的。

著名管理顧問尼爾森提出,未來企業經營的重要趨勢之一,是企業經營管理者不再像過去那樣扮演權威角色,而是要設法以更有效的方法,激發員工士氣,間接引爆員工潛力,創造企業最高效益。

以激發士氣為目的的激勵,需要全新的理念。

由注重物質激勵到注重精神激勵

作為領導,僅僅瞭解職員的內心願望還不夠,不要以為多發獎金,多說好話就能調動員工的積極性。

人是一種很複雜的東西,要讓他們為你賣命工作,需要你施展更細微的手段。

有幾個方法可以讓下屬的需求獲得充分滿足,同時又能激發他們的熱情和幹勁,提高工作效率。

向他們描繪遠景

領導者要讓下屬瞭解工作計畫的全貌及看到他們自己努力的成果,員工愈瞭解公司目標,對公司的向心力愈高,也會更願意充實自己,以配合公司的發展需要。

所以領導要弄清楚自己在講什麼,不要把事實和意見混淆。

不斷提供給他們與工作有關的公司重大資訊。

若未充分告,員工不必浪費時間、精力去聽小道消息,也能專心投入工作。

授予他們的權力

授予不僅僅是封官任命,領導者在向下屬人派工作時,也要授予他們權力,否則就不算授予,所以,要幫被授權者清除心理障礙,讓他們覺得自己是在"獨挑大樑",肩負著一項完整的職責。

方法之一是讓所有的相關人士知道被授權者的權責;另一個要點是,一旦授權之後,就不再干涉。

給他們好的評價

有些員工總是會抱怨說,領導只要在員工出錯的時候,才會注意到他們的存在。

身為領導人的你,最好儘量給予下屬下面的回饋,就是公開讚美你的員工,至於負面批評可以私下再提出。

聽他們訴苦

不要打斷下屬的彙報,不要急於下結論,不要隨便診斷,除非對方要,否則不要隨便提供建議,以免流於“瞎指揮”。

就算下屬真的來找你商量工作,你的職責應該是協助下屬發掘他的問題。

所以,你只要提供資訊和情緒上的支援,並避免說出類似像“你一向都做得不錯,不要搞砸了”之類的話。

獎勵他們的成就

認可下屬的努力和成就,不但右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士氣,同時也可以有效建立其信心。

提供必要的訓練

支持員工參加職業培訓,如參加學習班,或公司付費的各種研討會等,不但可提升下屬士氣,也可提供其必要的訓練。

教育訓練會有助於減輕無恥情緒,降低工作壓力,提高員工的創造力。

由注重組織激勵到注重自我激勵

改變一個要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而激勵一個人有時候也許只需要一句話,人才不是笨狗熊,不是只會懶洋洋地躺在路邊曬太陽的波斯貓,人才是只虎,天生就有 要在曠野山林裡成就一番事業的雄心,每位人才都有自我激勵的本能,他們都希望能夠自主,希望自已的能力得以施展,希望得到認可,希望自已的工作富有意義, 一個聰明的組織或者領導如果能夠利用他們的這一本能去激勵人才,甚至可能不需花費分文。

如果一個組織不能有效地激勵員工,則可能存在著以下阻礙人才實現自我激勵的因素中的某幾個:

  1. 組織裡充滿政治把戲,勾心鬥角
  2. 人際關係太複雜,不知道誰和誰一派
  3. 組織對人才的業績沒有明確的希望值,不知道要做什麼,也不知道做到什麼程度才正好
  4. 設立太多不必要的制度讓人才遵循,很少獎勵,但卻總有一條可以對人才進行懲罰
  5. 讓人才參加許多拖遝的會議
  6. 在人才中推行過度的內部競爭 ,而且評價標準不公正公平
  7. 沒有為人才提供必要的完成工作的支援
  8. 提供批評性、而非建設性的回饋意見
  9. 容忍差業績的存在,使業績好的員工覺得不公平
  10. 未能對充分發揮人才能力給予足夠的重視


要利用人才的自我激勵本能,就要發掘真正的激勵因素,徹底和以上所列的非激勵因素說再見。

利用員工的內在欲望,促使他們實現最大的激勵度和生產率。

不要費勁去試圖一個一個地改變人才,而應該努力去改變你的組織,減少不利用激勵的消極因素,從而充分調動人才實現自我激勵的本能,激勵是一柄雙刃劍,用得好,就會促使人才留下來,用不好,就會傷害人才的自尊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

每位人才都有希望別把自已看成是“自尊人”、“價值人”和“自我實現人”。

因此,激勵當代人才的重點應該放在“肯定上,正好哈佛大學教授康特所說:“薪資報酬是一種權利,只有肯定才是一個禮物。

”“負激勵”(如批評、嚴厲的懲罰等)儘量少用。

由注重形式到注重效果

企業領導人若想讓激勵方式達到最大效果,需掌握即時、明確與量身訂做等要領,並賦予員工工作的使命感和充分自主權,才能在公平原則下滿足不同貢獻者的需求。

你對於今年年度目標的達成正焦慮不已,但是看看辦公室的員工似乎總是士氣低落,做事有一搭沒一搭,員工流動率也一直無法降低。

再看看自己的公司:有遠大的願景,策略也非常清楚,對軟硬體設備的投資更是從不吝嗇,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對很多主管來說,這樣的疑惑常常會從心中冒起。

撇除外在環境因素,我們先來看看,主管的激勵方式是否需要改善。


一般來說,獎勵員工的方式有5種基本類型:

  1. 公司明文規定的物質獎勵

          公司事先設定好目標,當員工的表現達到標準時,公司便給予員工獎金或禮物等物質上的獎勵。

  1. 老闆彈性給予的物質獎勵

          根據員工的工作表現,老闆給予員工額外的物質獎勵。

  1. 給予員工正面的回饋

          通過不同的方式,讓員工瞭解他們的工作表現優異。

  1. 公開表彰員工的表現

          例如,升遷、頒發最佳員工獎等。

  1. 私下表彰員工的表現

          例如,請員工吃飯、給予員工額外休假等。

管理作家布朗斯坦(Marty Brounstein)在《銷售力》(Selling Power)雜誌指出,無論主管採取那一種獎勵方式,要達到最佳的效果,這些做法都必須達到以下的標準:

即時

不要等到發年終獎金時,才打算犒賞員工。

在員工有良好的表現時,就應該盡速給予獎勵。

等待的時間越長,獎勵的效果越可能打折扣。

尼爾森特別強調,讚美員工需符合“即時”原則:企業經營管理者應盡可能在每天工作結束前花上短短幾分鐘寫個便條對表現好的員工表示稱讚,或者透過走動式管理的方式看看員工,及時鼓勵員工;抽空與員工一起吃個午餐、喝杯咖啡;公開表揚、私下指責。

總之,管理者只要多花一些心力,員工就能從中受到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從而使工作成效大幅提升。

明確

模糊的稱讚如“你做得不錯!

”對員工的意義較小,主管應該明確指出,員工哪些工作做得很好,好在哪裡,讓他們知道,公司希望他們能重複良好的表現。

讓員工完全瞭解

主管必須事先讓所有員工清楚知道,將提供的獎勵是什麼?

評估的標準是什麼?舉例來說,不要告訴員工:“如果今年公司做得不錯,你們就會得到資金。

”要解釋何謂公司做得不錯、公司營業收入的百分之幾會成為員工獎金、這些數字如何定出來,以及員工可以在何時拿到獎金。

清楚制定遊戲規則,更能鼓舞員工有目標、有步驟地努力。

為個別員工的需求量身訂做

公司提供的獎勵必須對員工具有意義,否則效果不大。

每位元員工能被激勵的方式不同,公司應該模仿自助餐的做法,提供多元獎勵,供員工選擇。

例如,對上有老母、下有兒女的職業婦女而言,給予他們一天在家工作的獎勵,比大幅加薪更有吸引力。

與公司平常的做法相符

一個平時對太太不好的先生,即使在情人節時送給她一束花,效果也不會大,甚至會被太太視為只是先生帶有罪惡感的補償。

同理,平時對員工不好的公司,年底的紅利也不會讓員工對公司突然大為改觀。

由“馬後炮式”激勵到未雨綢繆式激勵

一般式激勵措施都是在員工有了好的表現後,公司再予以獎勵。事實上,公司還可以搶先一步,激勵員工產生好表現,實際做法包括:

設定清楚的目標,以及公平評估系統

英國《人事管理》(People Management)雜誌指出,最能激勵員工的目標必須兼具挑戰性(與他人比賽,或者設定標準等)與達成性,並且設有達成的期限。此外,公司必須建立員工認為公平的獎勵方式,包括績效評估以及獎懲標準等。

必須注意的是,有些公司以為對所有員工的獎勵都一致,便做到了公平。

事實上,針對不同貢獻的員工,應該有不同的獎勵。

賦予工作使命感

讓員工瞭解他們的工作貢獻,可以讓從事最平常工作的員工也能充滿動力。

例如,當一個以清理污水維生的員工,認為他的工作是“拯救日益污染的環境”時,他的工作士氣便會提高許多。

缺乏這種使命感,即使再高薪的工作,可能也只是另一份忙碌的工作。

給予員工自主權

研究證明,即使你只是讓員工有權力調整辦公室燈光明暗度,這種小權力都會讓他們更有工作動力。

滿足員工的需求

除了提供員工基本的工作資源,還要進一步滿足員工的私人需求,讓員工在上班時,不需為日常生產的瑣事煩心。

提供正面的回饋

有些主管喜歡私下稱讚、公開批評,事實上恰恰好相反,只有私下批評、公開稱讚才更能激勵員工。

對於表現不佳的員工,有時候主管必須做的是幫助他們建立信心,給予他們較小、較容易的任務,讓他們嘗到成功的滋味,並給予他們正面的回饋。

之後再給予他們較重要的任務,以逐漸引導出好表現。

表彰每個人的貢獻

企管顧問史密斯(Gregory Smith)於《CEO Refesher》雜誌指出,每名員工再小的好表現,若能得到認可,都能產生激勵的作用。

拍拍員工的肩膀、寫張簡短的感謝紙條,這類非正式的小小表彰,比公司一年一度召開盛大的模範員工表揚大會,效果可能更好。

除了來自主管,來自同事的認可也很重要,因此美國聯合服務汽車協會,便免費提供員工撰寫感謝函的便條紙等文具,鼓勵員工在接受同事協助時,向同事說聲謝謝,讓辦公室更充滿動力。

 

IMA8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獨立評論 莊佩璋 )

十年前,我帶年僅三歲多的兒子到美國旅行,寄宿親戚家。親戚拿個全新的兒童汽車安全座椅給我,說:「這裡規定兒童一定要坐汽車安全座椅,這個給你用,因為 是借來的,請儘量不要弄髒,我還要還人。」

兩週後,我不再開車,他拿著半新不舊的安全座椅到量販店辦退貨。店員一聲不吭,錢全數奉還。親戚得意地對我說:「美國的商店,兩週內都可憑發票退貨,所以 我們常來這裡『借』東西。

有些大陸人甚至連電視都『借』哩!你說,美國人笨不笨?無條件退貨的漏洞這麼大,他們竟然都不知道!」

隔年,我到日本,在當地做事的台灣朋友招待我,出入都開車。我問:「東京地狹人稠,不是很難停車嗎?」「沒那麼嚴重啦!政府規定要有停車位才准買車,所以 車子並不像你想的那麼多。」他說。

「哇!那你有停車位嘍?一定貴得嚇死人對不對?」

「你怎麼跟日本人一樣笨!先租個停車位,等車子掛牌後,再把停車位退掉,不就解決了?」

幾天後,換成日本朋友招待我,待遇淪為兩條腿加地鐵。

他客氣地說:「東京養車容易,養停車位難。所以只好委屈你擠地鐵了。」
我馬上向他傳授「破解之道」。

沒想到他沒有「悟道」的狂喜,只淡然說:「真要鑽漏洞,其實到處都是,比如家母住在鄉下,我把戶籍遷過去再買車就可以了。

但是,我實際上就住東京,沒停車位卻買車,左鄰右舍會怎麼看我?開車上班,我怎麼面對同事、上司及正派的人不會這樣做。」

美國商店無條件退貨的機制與日本到處漏洞的法規,都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當「信任」瓦解,社會也會崩潰。

也因此,他們 可以容忍政客做錯事,卻不容許政客說謊。

台灣呢?

我們則是「假到真時真亦假」,每個人都虛虛實實, 整個社會是在「懷疑」的基礎上運作。但即使已是防弊重於興利,結果還是「敢的拿去」。

中國「信託」的「信用」卡,遭「卡神」套利百餘萬元,社會卻站到「卡神」那一邊。「信託」與「信用」,難道是反諷?想法思維影響行為,而個人行為又可擴及 影響企業服務、社會運作。

記得去羅馬搭乘地鐵時,發現有售票機卻沒有驗票機。當場起了疑惑,到底要如何確認乘客有沒有買票?那這樣地鐵不就鐵定虧錢嘛?這是我們的習慣想法,總是想 要替自以為的小聰明或貪小便宜尋求應對之道。 對於義大利人而言,我們會問這種問題才奇怪。搭車為啥不買票?乘車怎麼可以不買票呢?兩方想法當下有了差異。

如果你真想知道是不是可以不要買票搭車?可以,的確可以入站搭車,但是你要確保不會被富有正義感又雞婆的義大利人發現,因為他八成會去舉發你。到時候罰款 可就是車價的數倍,而且丟臉還丟到國外去,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建立信任,不容易,卻很重要!

當彼此信任度越高,管理就越少路.走對了.就不怕遙遠在紐約.有一次參觀有名的「大都會博物館」。

付了錢,櫃檯給我們一個約 10圓台幣大小的金屬片門票,有兩條夾子。方便我們別在衣領上。友人告訴我參觀中途可以隨時出來,如果還要再進去,門票就不用繳回,可以憑原本的門票再進 入。

確定不再進去參觀,就把門票丟入門口的壓克力玻璃櫃中。
我問:「門票的形式、顏色有每天換嗎?」

朋友回答:「沒有」「那會不會有人把門票帶回家,過幾天再來呢?或是10人進去只買5張門票, 其中一人再把門票帶出來給其他人?」

朋友大笑:「只有台灣人會這麼想!

美國人想法單純多了,進去就是要買門票,不再進去,就繳回門票。
基本上美國人相信大家都是守法的好人, 所以門口工作人員很少。」

剎那間讓我覺得很慚愧, 我們的防弊多於興利的觀念,鑽漏洞的念頭竟是文化的一部份 。

最近幫台積電上課,發現台積電的餐廳跟科學園區的其他廠商一樣,採用外包模式 ,一樣乾淨整潔明亮。

所不同的是餐廳沒有人幫你打菜,要吃什麼一切自己來,發水果的地方貼了一張紙條 ----每人限拿一袋(洗好切好的 )。

連入口處也很少有人在管,進餐廳自己用識別證刷卡,月底自動從薪水中扣除。
一位台積電副理告訴我:有一位員工被抓到吃飯沒刷卡,第一次警告,第二次就開除了。

當彼此信任度越高,管理就越少,彼此方便,成本自然下降,工作也越愉快。
相反的彼此猜忌.防範、圍堵、監督。不但降低生產力,工作也被動,不愉快。
各位親愛的夥伴.您是否也發現.當您和週遭朋友 .同事.處於信任的環境中.
做起事情來都非常的有效率 .而且默契十足.但是 處於猜忌和不諒解的情形下. 任何事物都進展的很不順利 .....

您了解了這道理.從現在開始. 就將心胸打開 用開放的心情.信任的態度.來對待每一位夥伴.或許剛開始.會發現.吃了很多虧.大家都還是防來防去.....

那是因為您的夥伴還不習慣您的處世態度記得.堅持.....對的事情就要堅持 .堅持才能天長地久.路. 走對了.就不怕遙遠人生不是得到,就是學到。

 

IMA8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吳氏文章˙領導者修鍊部落格

#4703 有錢之後還能幹什麼?:

我有個問題: 「如果你有了一億元,你還會想繼續賺錢嗎?」如果你現在沒有一億元,你一定會說「一億元夠用了!不用再賺錢了」;那麼,如果來問現在身家有一億元的人,他 們十之八九會不吭氣,然後默默的「埋首猛賺」,其實一億元以上多餘的也用不到,他們自己也不知道為何要這樣子「跟窮人搶」?
 
人生有兩面,你要選對面
 
很多有錢人不喜 歡我寫這些,我就是要寫,你看那些因為「貪污」被抓進大牢的政商名流,有哪一個不是非常有錢的有錢人?奇怪?這麼有錢了為何還要「不擇手段」的亂撈?
 
宏碁電腦去年虧 損,辛苦的員工因此不能分紅,但是掛名的董監事每人平均卻可以領兩億多元的酬勞,這是什麼邏輯?董監事有比第一線的員工辛苦嗎?有啦!有差這麼多嗎?何況 這些理監事都是不缺錢的有錢人耶?請問這是什麼邏輯?就是違反道德良心的邏輯!怎麼幹得出來?
 
根據報導,高鐵 的掛名董事也是每年可領兩百多萬元,又沒幹什麼?也沒投資半毛錢,不就是掛名?看在年薪不到五十萬的基層,他們作何感想?(無話可講吧!)這就是人生的黑 暗面,無奈,也無法可管。(不要生氣,生氣也沒用)
 
沒門道就進不了大道
 
我曾經好奇的問 佛門大師「為何那麼有錢的人他們還要貪著賺錢?」我也知道自己問的很幼稚,但是眼前,屢屢可見這樣的人,我實在好奇?
 
這位大師說: 「純粹是一個人的觀念造成的,有錢沒錢都是自己想的,有錢人若是老想著自己沒錢,就會變成窮人的思考,去幹出窮人在做的事,不只是這樣,連他的人格也變的 低賤了!」那麼他為何有這種低賤的思想?因為他沒有「慧根」,所以對於人生的「玩法」還沒有悟出門道。
 
我也遇過一位老 闆,公司年終分紅時,他先分給全體員工三成,然後他叫總經理捐款兩成,最後五成才分給自己,已經很少很少了,可是他還是很高興的說:「我這次投資本來就是 要幫助主管創業的,我又不缺這些錢。」你看!就是有這種好老闆,你遇上了沒?
 
有錢人你要的是賺錢嗎?

有很多老闆很努力的到處去捐款,卻忘了捐給自己的員工,真是可笑!為何要捐給外人?因為這樣才有媒體報導嗎?而捐給自己員工比較沒有掌聲嗎?還是說沒有真正理解捐款的意 義?
 
我常在公開塲合演講說:「捐給窮人再多的魚也不夠吃, 應該要幫助他們學習釣魚的技術,讓他們可以自己養自己。」有老闆馬上反駁我「創業很難的」,錯 了!大哥!要看你創哪種業?如果你是小型的,設定在能夠賺五千一萬的小事業,一點都不難,人啊就是貪心,才會失敗。
 
如果有員工要自 己出去創業卻不需要老闆你的錢及你的資源,還去找別人合夥,這是怎麼回事?不合邏輯啊?老闆你自己有沒有檢討?
窮人不就是想賺大 錢?有錢人你呢?你該不會是想賺大錢吧?那你要什麼?你自己知道嗎?

 

IMA8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種主管怎能幹出第一流的水準?」我跟一群顧問專家聊到一個還算可怕的話題,這就是我們到每一家企業去輔導的共同心得,問題是,擁有一流主管是要付出相當代價的,為何老闆都不想付高薪?卻奢想他們可以幹出第一流的水準?

你公司可以比現在更好的

我猜想,老闆們是不懂得怎樣才叫做「第一流的水準」吧?有些老闆怕我罵他不夠水準,就會向我詢問:「你可否幫我介紹第一流的主管人才?」當我說:「太容易了!你預計要付多少薪水?」他們就支支吾吾的說「我想想再告訴你」,當然最後是「不了了之」。

不說理論,直接說白的,各位老闆你現在老實說,目前公司裡的主管你是用多少薪水請來的?他們薪水是業界第一嗎?他們能力是業界第一嗎?我敢替你們說答案「當然不是!」

既然不是,那你現在的成績如何?還不錯?我要告訴你的是「你公司想不想更好?只要你有了第一流的主管,你公司可以比現在更好的,你要嗎?」

你是沉穩,還是麻木不仁

確實,「第一流的水準」要怎麼看?很難耶?也就是這樣,大家才會打諢,老闆們,不好找就不想找了嗎?你要是有找尋「第一流人才」的企圖心,可算你及格了,就怕你老是不把「人才」當一回事,根本視人才於無物。

回到正題「企業內的主管若不是第一流會怎麼樣?」好!我開始說了,原本半天可以寫好的企劃案,居然寫了兩天,原本答應客戶的交稿時間老是無法如期,把客戶惹火了,然後老闆得多花一些時間去登門道歉,還有,客戶要的資料居然寄錯了,然後又重寄的成本有多少?一百多元的郵費不多,但是時間上的延誤、形象的傷害該值多少呢?

這一切都是因為「領導無方、監督不周、控管無能」發生的後果,有主管認為「沒死人啊!」老闆也覺得「還好,在控制之內」,這就是三流企業的現象,發生的事情都不感覺有何好緊張的?這是沉穩,還是麻木不仁?

差十年,功力還是有差別

也許主管們會不感覺自己是二流水準,所以對我的批判很不爽,如果你是一流人才,你值多少?老闆給你多少薪水?可是一流水準的?若不是,那是因為你沒有一流水準?或是老闆欺負你?說啊!

我在二十年前也是認為自己是一流水準,到了十年前還是這樣認為,可是我現在看我十年前、二十年前的水準,實在是有點不好意思,為何有這種感覺?因為我進步了,如果我真的是進步了,代表的意義是過去我的水準還不夠好,是不?

若是企業請了「十年前的我」去當他的CEO,請問:結果如何?為何他不請「現在的我」?差了十年的功力,功力應該不同吧?

所以你現在的主管是否有一流功力?你也想一想吧!請你不要拿他們來跟我比,我的三十年功力,六百多家企業經歷,怎麼比法?效果差多少?自己想!

 

IMA8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English: in 2007 Esperanto: en la jaro 2007
English: in 2007 Esperanto: en la jaro 2007 (Photo credit: Wikipedia)



不要花太多時間來改善員工或自己的缺點,重點應該放在強化優點上。如同玩撲克牌一樣,優勢才是那張可以幫助你贏得勝利的王牌。

 
老虎伍茲(Tiger Woods)雖然縱橫高爾夫球場,但是他在沙地上的表現並不佳。如果他在典型的企業裡工作,他的上司可能會點出這個弱點,並且要求他在這方面大大改善。然而,伍滋和他的教練卻採取了全然相反的策略。
 
在練習時,他們只花一些時間在改進這項弱點上,好讓他沙地成績提升到一般水準,不會拉低太多分數,其他所有的練習時間全投入在伍茲的拿手好戲上,讓他的優點更顯優勢。
 
在新書「現在,發現你的優勢」(Now, Discover Your Strengths)中,作者蓋洛普民調中心的研究員巴金漢(Marcus Buckingham)和克里夫頓(Donald O. Clifton)強調,沒有人是全能的,成功者只是比一般人更懂得加強自己的優點,並且管理自己的缺點。
 
因此,兩位作者建議,如同伍茲一般,企業不應再苦思如何改進員工的致命傷,企圖把他們的缺點轉化成優點。相反地,應該花一些心思管理員工的缺點,使缺點不致成為成功的絆腳石,而投注絕大部份的精力在加強員工的優點上,使他們充份發揮優勢。
 
巴金漢是前年暢銷書「首先,打破成規」(First, Break All the Rules)的作者之一,該書至今仍然熱賣。而「現在,發現你的優勢」在推出後,也一樣受到歡迎,兩書連續同登美國紐約時報的十大商業暢銷書排行榜。
 
「現在,發現你的優勢」延續「首先,打破成規」的風格,同樣以蓋洛普的大型調查結果為基調,找出人類最常見的三十四種優點。買書的讀者並能獲得一組密碼,上網進行自我測驗,以找出自己最大的五種優點。書中並分析這些優點,以及主管應該如何管理具有不同優點的員工。
 
在這項調查中,蓋洛普詢問全球六十三個國家的一百七十萬名工作者:「在每天的工作中,你是否有機會做你最擅長的事?」結果只有二○%的人回答有,顯示企業平均只使用了所有員工二○%的長才。
 
當員工待在公司的時間越長、職位越高時,回答有的比例越低。而當公司的員工回答有的人數越多,公司不僅離職率越低、生產力越高,而且顧客的滿意度也越高。
 
為何八○%的員工覺得自己沒有發揮長才呢?最直接的原因是,企業對人才有兩個錯誤的假設:只要透過學習,每個人都可以勝任很多事;以及每個人的弱點是他成長空間最大的地方。所以企業不斷投注資源,希望將員工的弱點提升為優勢。
 
然而作者認為,這兩種假設應該更正為:每個人所擁有的才能是獨特而且永久的;每個人的優點是他成長空間最大的地方。如同玩撲克牌,你必須掌握,而且能讓你贏牌的,是你手中的王牌。因此企業應該轉移焦點,儘量發掘運用員工的優點。這不代表企業應該忽略員工的缺點,而是幫助員工減少弱點造成的損害。但是減低損害只能避免失敗,卻不能保證成功,成功仍然來自發揮優勢。
 
如何管理弱點?
 
1.養成消除弱點的工作習慣。
 
在蓋洛普的調查中,一名個性比較邋遢的經理人,規定自己無論如何,每個月都要全面清理辦公桌一次,以保持起碼的工作環境。另有一名老師則是注意力無法集中,沒有辦法一口氣將學生的作業改完,所以每當她改完五份作業時,她就會起身泡杯咖啡或餵餵貓等,休息一下後再坐下來,繼續批改另外五份作業,以順利完成她的職責。
 
2.尋找可以彌補弱點的工作夥伴。
 
工作上表現傑出的人並不是十八般武藝皆通,而是他們有幾項過人之處。至於缺點,他們會技巧性地避開,或者安排可以補足他們弱點的人一起工作。微軟的領導者便是絕佳的例子,蓋茲(Bill Gates)的優點是預測趨勢,而巴爾默(Steve Ballmer)的長處則是設定清楚的目標,兩人形成互長補短的團隊。
 
3.承認弱點以獲得幫助。
 
在調查中,一名主管天生便缺乏同理心,在嘗試改變後仍然沒有多大的進步。最後她向員工承認,就連面對最好的朋友,她也無法感受他們的情緒,所以她鼓勵員工主動把想法告訴她。結果員工不僅配合她,而且因為她願意承認自己的缺點,而更喜歡人性化的她。
 
優勢三要素
 
作者指出,知識、技術和才能構成一個人的優勢。才能是天生的,無法透過訓練養成,而知識和技術則可以。主管必須釐清員工所具有的知識、技術和才能,抓住員工的才能所在,再輔以訓練,增加員工該領域的知識和技術,以全面發揮優勢。
 
知識。知識分為兩類,都可以透過學習和練習而獲得。一類是事實性的知識,例如,飛行員必須學習與塔台間溝通的訊號規則。若要有高表現,一定需要學會這種基礎,但只擁有這種知識卻不能有超水準演出。另一類則是經驗性的知識,這類知識無法從課堂或書本上獲得,而是在個人實際執行的過程中所累積。例如,喜劇演員在經過多場表演後,才知道哪種表演最適合自己,並且最能達到娛樂觀眾的目的。然而,擁有知識並不代表員工能有傑出的表現,就像熟知所有文法,並不保證能寫出一篇好文章,寫出好文章還需要寫作的才能潛力。
 
技術。技術可以透過學習和練習而獲得。例如,觀察成功的演講者,從中學習演說的各類技巧,並且反覆運用這些技巧,便能增進演說能力。然而擁有演說技巧並不代表能夠成為傑出的演講者,成為頂尖的演講者還需要公開演說的才能潛力。
 
才能。才能是天生的能力或資質,是一個人獨特的能力,而且能長久擁有。例如,同情心是與生俱來可以體會別人感受的能力。如果沒有這種能力,即使參加了加強同情心的訓練課程,學會了如何觀察別人的情緒技巧等,還是和天生具有慈悲心的人不同。
 
現今大部份公司的運作方式,都是將員工一視同仁,如果有員工不符合公司的某些規定,公司會把他們訓練成和大家一樣。由於主管身負不同的職責,尤其當主管同時管理的員工很多時,比較難有時間一一了解每名員工,所以傾向以一致的標準對待員工。然而身為主管,要留住人才,並且刺激他們有更好的表現,必須了解每名員工的獨特性,以及如何發揮他們的優勢,並且採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美國職籃教練傑克森(Phil Jackson)曾六次帶領球隊贏得冠軍,當他入主洛杉磯湖人隊時,他送給每位球員一本書,每一本都是針對該名球員特別挑選。他送給年輕明星球員布萊恩(Kobe Bryant)一本關於黑人男孩在白人社區長大的故友,因為布萊恩的成長過程與書中主角類似;送給球隊台柱歐尼爾(Shaquille ONeal)則是一本自傳,談到一個人如何尋找自我定位、名聲以及能量。這些球員能否從書本有所獲得是其次,傑克森的最大用意是:「顯示我欣賞他們,並且重視他們各自的不同。」
 
企業除了需要知道每名員工的不同,而且必須管理善用這些不同。要達到發揮員工優勢的目標,企業可以從徵才、管理、事業生涯三方面著手:
 
方法一:徵才
 
1.讓主管了解重視員工才能的重要性。因為主管站在招募員工的第一線,所以必須有正確的徵才概念。
 
2.使用測量才能的方法。僱用過程若由不同的主管各自以自己的方法面試員工,有可能造成評估不精確、不一貫,以及無法比較的情形。訂定客觀的測量方法,才能評估應徵者的優缺點,確保他們擁有職務所需的才能。
 
3.分析企業裡不同職務的高績效員工,並根據分析結果調整徵才標準。企業可以開放式的問題詢問員工,找出不同職務所需的關鍵性才能。
 
4.了解企業目前擁有的人才。企業不需花錢訓練沒有某種才能的員工,希望他們能勝任需要這種才能的職位;相反地,應該把錢投資在僱用具有這種才能的員工。盤點公司的才能庫存,以對症下藥尋找缺乏的人才。今天,很多公司都只有員工的技術、知識和工作經驗的資料,卻沒有員工的才能統計。
 
5.研究才能與日後工作表現的關係。人力資源部門應該像財務、行銷等部門,有詳細具體的資料,以了解員工的各項才能和公司營運成果間的關係,並將結果運用到日後的徵才過程中。
 
方法二:管理
 
1.主管和新員工討論個別情形。管理如同下棋,下棋者必須學習每種棋子的不同走法,若誤把騎士當城堡,非輸棋不可。當有新員工時,主管應該和他們討論他們的優點、個人情況,以及希望如何被管理。討論除了供主管採行適合的管理方式,也讓員工了解,你知道他們的優點,所以你能正確掌握他是否善用了優點,以此鞭策員工。這是管理的播種期。
 
2.以平衡計分卡(Balanced Scorecard)等客觀方式,測量員工的表現,並且定期和員工談話。當員工清楚知道自己的職責與表現時,比較容易發揮他們的優勢。另外,企業應投注訓練資源,供員工了解和運用他們的優點。這是管理的灌溉期。
 
3.訂定評估員工績效的方法。公司可以設計問卷詢問顧客、同事、部屬等,衡量員工在企業文化、營收,以及顧客服務這三大方面的績效。由於每名員工的才能是獨特的,評量工作成果時,企業應該儘量減少硬梆梆的政策規定,強迫每個人符合相同的標準。這是管理的收割期。
 
方法三:事業生涯
 企業應該幫助員工建立他們的事業生涯。如果主管只是機械式地晉升員工,很可能讓好員工處於無法發揮優點的管理職務。晉升員工原是為了讓好員工繼續成長、發展事業生涯,以及獲得獎勵。然而要達成這些目的,晉升並非唯一的途逕。
 
例如,一位表現傑出的業務員,公司不將他升為行銷部門的主管,而成為資深業務員,讓他繼續做最擅長的前線工作。除了以資深的職務名稱肯定這名好員工,也可以同時調薪,讓他享有與主管同等的待遇。
 
高才立(Ralph Gonzalez)是美國電子器材連鎖店 BestBuy 的分店主管,該分店共有一百名員工,業績突出。員工在接受蓋洛普的調查時,五○%員工表示,在每天的工作中,他們有機會做他們最善長的事。
 
談到成功經營的秘訣,高才立表示,最重要的是了解員工。當有新員工加入時,他會先問他們喜歡和人接觸,還是喜歡處理商品。之後他會觀察員工是否喜歡笑、是否喜歡賣東西等,根據員工不同的個性才能,賦予他們不同的職責,以及採取適合的管理方式。
 
高才立說,主管必須持續認識他的員工,如果不了解他們,什麼管理妙方都無用。

 

IMA8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企業訓練聯絡網】2005/11/09 星期三
  
文/吳建宏顧問
 
我們有92年亞元雜誌(AsiaMoney)公佈評選亞洲最佳經營企業,結果鴻海擊敗台積電拿下第一,靠的就是「策略、決心、方法」。
策略是方向,絕對要正確,才不會白忙
 
郭台銘董事長接受訪問時說:策略是方向,絕對要正確,才不會白忙;例如他們選對客戶、選對商品,選對價格定位,還有他們團隊每一個成員都有必勝的決心,也 懂得做對方法。
 
做對方法就是執行力的問題,最近有一本暢銷書叫做「執行力」,談的就是企業光有正確的策略還不夠,更重要的是執行力;其實應該說企業策略是老闆的事,而執 行力是經理人的工作能力要求。
 
決定策略是老闆的大事
 
所謂將帥無能累死三軍,指的就是企業策略若不正確,執行上必定很吃力不討好;所以企業經營應該先決定好策略方針,直接解讀何謂企業策略?例如決定賣什麼價 位層次的商品?顧客從哪裡找尋?怎麼樣的通路?怎麼樣的促銷創意?怎麼樣的銷售程序?這些都是經營者應該事先規劃好,再去找員工來執行。
 
我看過許多企業都是邊賣邊改,真的是空轉毫無效能;而且與一些蝦兵蟹將兵一起開會,談不出什麼好結論;這就是老闆本身的問題,因為決定策略是一種高層次的 課題,應該找對人研究,如果經驗不夠怎能有好意見呢?
 
知易行難,執行力因人而異
 
為何許多企業會失敗?原因就是執行不徹底,例如企業理念說:顧客第一、服務至上,但是顧客來抱怨時,卻是咬緊顧客的弱點,硬要他承認是自己疏忽,而不是公 司的錯;當把顧客擊敗後還津津自喜,自傲談判功力了得,真是可笑!生產品質不佳,往往就是某一個環節的品管做的不徹底,也就是一步錯滿盤輸;那麼是哪一個 人疏忽呢?這個人應該要負責賠償,如果不了了之,那麼下一次還會有人犯錯,因為品質差被退貨是公司的事,反正犯錯的人也沒被怎樣!妳是不是這麼樣仁慈寬厚 的主管?
 
決心是經營者的氣魄,成功的基礎
 
公司規定怎麼做,員工就要貫徹執行,絕不能偏差打折扣,這就是鴻海的經營管理要求;相對的許多小企業都太溫情主義,好像老闆要求員工很不好意思,責罵更是 沒風度,員工犯錯了就應該原諒,否則老闆太沒修養!還有員工做不到目標,應該體諒他很辛苦,他有苦衷值得包容。我曾經因為替老闆要求員工,而受到員工圍 剿,這種公司的主導權幾乎已經被員工霸佔了!
 
老闆要有決心堅持貫徹目標,也要堅持員工必須遵守規定,做不到就必須下臺,其實員工他剛來報到時,就應該嚴肅的閱讀公司規章,而且要嚴格落實的執行考核, 不要隨便原諒寬容,否則一旦放鬆一次,企業馬上就變成了溫情主義掛帥的管理氣氛,好像公司的「要求」變成不合理的管理行為了!

 

IMA8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家:吳迎春 新天下半月刊 7/1 /第254期

二十一世紀初的台灣,被夾擊在「超級強權」美國的不景氣,以及「超級強鄰」中國大陸的致命吸引力之間,覺得經濟前途一片黯淡,信心陷入谷底。

然而,台灣也有一群成吉思汗們,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全球迅速擴張版圖,為台灣在全球經濟體系中帶來前所未有的影響力、控制力。

他們在德州佈下重兵,讓這個曾經是牛仔重鎮的乾地上,豎起「台塑街」(Formosa Street)的路標;他們在廣東造鎮,讓洪秀全的老家花都也開出嶄新十二線道的「風神大道」(裕隆與東風汽車合資的新公司)。

台灣在「中國」——這個一向沒把台灣放在眼裡的巨人,也有日益增大的影響力。

「大上海地區有五十萬台灣商人,每天跟台灣就有五十萬通電話往來,」連美國國務卿鮑威爾都在六月亞洲協會(Asia Society)年會中,讚嘆台灣商人對中國大陸經濟起的作用。

這些「成吉思汗們」更有許多一般常人看不見的影響力。

「英特爾出個新的CPU(處理器)要怎樣插到板子上去,沒有鴻海就不行,……新研發出的通訊零件如果戴爾不用就很慘,但如果廣達不用,戴爾也沒辦法。」

穿梭美、中、台三地連結企業資源的普訊創投董事長柯文昌,形容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上的關鍵威力:「任何新產品出來,第一優先都要到台灣來跟台灣確認。台灣已 經有不少企業有這種份量了。」

第一優先的影響力美國《商業週刊》剛出爐的「全球科技一百強」排名證明了台商的新威力。

去年全球表現最優異的一百家科技企業排名中,有十一家台商列名。廣達電腦高居排名第二、鴻海精密第三,超越IBM、惠普、甲骨文,新力等全球知名大廠。

台灣這些新起的成吉思汗們已經有能力「set the standards、訂遊戲規則、設趨勢」。與郭台銘和林百里都熟,柯文昌描述這些成吉思汗們的心情說:「自己覺得很powerful(有權勢),可以決 定一個產業的方向,應該感覺蠻舒服的。」

我到 我見 我征服問全球第一大筆記型電腦公司——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征戰多年來最驕傲的事是什麼?他毫不思索地說:「從一個害羞的工程師,變成一個策略家;從一個被 動的人,變成一個conqueror(征服者)。I come, I see, I conqueror (『我來到、我看到、我征服』,凱撒大帝名句)。」

去年全球每個書桌、膝上新增的筆記型電腦中,七台中有一台來自廣達電腦,而全球每三台筆記型電腦中,只有一台不是台灣生產。

成吉思汗們最近二、三年實力急速大增,主要原因是整合了中國大陸的資源,讓台灣各廠的量快速擴張起來。

根據報導,今年第一季台灣上市電子公司的主要收益,都是來自中國大陸:台達電在中國大陸設廠的收益佔全集團收益八成二,鴻海精密則超過四成六,至於神達電 腦則已經有九成產能轉往大陸。在在顯示台灣廠商從中國大陸擴充生產基地獲得的好處。

台灣廠商到中國大陸去的密度,遠遠超過佈局全球的規模,就可見台灣競爭力借助大陸的程度。

甩不掉的台灣台商能在這波大陸開放中獨領風騷,是因為跟全球各國品牌大廠合作多年,累積的關係與默契,使台商站到一個特殊的位置,成為連結各國大廠與中國 大陸的關鍵連結者(critical link)。不僅讓外國大廠無法直接跟大陸廠商聯手,更在許多案例中甩不掉「台灣」的中介加分角色。

台灣成吉思汗們跟外商長年的合作經驗與信賴感,是台商成為大陸與世界大廠間關鍵連結者的主要原因之一。

廣東東莞的亞洲光學廠,已經是全亞洲最大的相機工廠。董事長賴以仁跟日本相機品牌廠(理光、坎農、Nikon、Minolta等)合作了二十多年。從代工 相機皮套開始,亞光今天包辦全日本各名牌相機內部近八成五的零組件,佔總成本的五五~六○%以上,成為全球相機鏡頭最大供應商。

主動邀請 聯手經營跟日本相機廠配合多年,對品質標準的共識與習慣,讓亞光的產品品質比日本人在日本做得還要好,使日本人主動邀請亞光聯手經營中國大陸。

日本先鋒(Pioneer)的DVD讀取頭(pick-up head)決定跟亞光五五合資在大陸設廠就是例子。

兩年前到亞光試產讀取頭的先鋒,一開始不確定產品良率是否穩定。美國客戶派人到東莞的亞光廠檢驗品質控管,結果顯示讓日本人也吃了一驚。

「讀取頭也不是個很容易做的東西,但是我們的良品率甚至比他們以前自己在日本做還高,他們可以做到九八%,我們做到九九%,」總是帶著滿臉笑意,賴以仁 說:「這是Pioneer給我們的報告,可見跟我們合作,又能夠很快做出東西,又能夠在成本上比日本便宜二至三成,又能馬上管理起來。結果做不到一年,他 說:賴桑我們來合資吧!」

事實上,先鋒本來已經在上海獨資設廠,因為聽說亞光在光學零組件上的名聲,所以請亞光試做「來料加工」而已,卻發覺還是合資做長期配合較為划算,因此把上 海廠關了。

另個成為關鍵連結者的主要能力,是管理中國大陸員工的能力。裕隆在廣東花都的風神廠,就是典型例子。

管理大陸員工的能力裕隆合作對象東風汽車在花都的雲豹廠原來是個舊廠,陰暗低矮的廠房、破舊的水泥地板,這個廠之前的生產力是每人每月生產八輛汽車。前年 裕隆接管後,不僅今年生產力提高到每人一三輛(台灣裕隆廠每人二二輛),更開始接單做少量多樣的日產汽車。去年,台灣汽車業衰退二○%,裕隆汽車卻逆勢成 長一○%,靠的就是雲豹的風神汽車在大陸的獲利,讓裕隆賺到四十億人民幣(約一百六十億台幣)。

看到這樣的具體實績,日產汽車今年準備大舉進攻大陸市場,迎接即將在這裡開打的世界汽車大戰。「我們跟大陸人文化溝通沒有問題,可提升管理效率,」從裕隆 調到花都擔任風神董事副總經理,蔡文榮說明在戰鼓咚咚的新一波世界汽車大戰中,裕隆能夠扮演「關鍵少數」的原因。

事實上,中國大陸人對日本人仍有來自歷史的不信任感,對台灣人反而有更多相對的信任,因此台灣人比日本人更適合做直接的管理工作。

除了關係、信賴與管理大陸人的能力之外,這些關鍵連結者必須具備另個天賦,就是成吉思汗馬隊快速攻城掠地的技術與意志。

鴻海精密「一地設計、三區製造(亞、歐、美)、全球發貨」的行軍速度,的確讓競爭者與客戶敬畏。

「將來的PC業是快、變、準的行業。所以要做到三點:time tomarket(及時上市)、time to volume(及時量產)、time to money(及時變現),」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兩年前接受,《天下雜誌》專訪時就指出。因此,鴻海開發新機種的速度,從設計到大量生產,八個星期就可以完 成,同樣的活動在歐美至少需要四個月。

及時量產則需要打帶跑的建廠擴充能力。鴻海的做法就是先接訂單,再全力擴充產能。十四年前就幫鴻海到大陸規劃工廠的建築師吳瑞榮回憶,有過三個月內建廠, 工廠一邊趕工興建、一邊生產出貨的經驗。

這種依據客戶市場需求,快速擴充產能的速度,是許多客戶選擇鴻海的關鍵原因。「這就像一架戰鬥機的性能測試,它考驗你是否能用接近九十度的垂直仰角,而且 還能以數倍音速向上攀升,而不失速故障,」郭台銘形容鴻海競爭力的利基,也是用軍事語言。

 

IMA8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陳信孝是美商聯邦快遞(Federal Express)全球最年輕的分公司總經理。今年二十九歲的他,手下有近七百名員工,一年做新台幣五十八億元的生意。

FedEx N587FE (YYZ) Pearson Airport, Toronto, O...
FedEx N587FE (YYZ) Pearson Airport, Toronto, ON (Jan 2010) (Photo credit: Oakvillefirebuff)

九月八日清晨五點,天色灰暗,街燈靜靜地守衛沉睡中的台北市。此時,陳信孝的司機正載著年輕的總經理駛向桃園中正機場。這是陳信孝上任一年半以來,第二十一次巡視位於中正機場的聯邦快遞轉運中心。

當他抵達時,天空微露魚肚白,載著全球各地貨品的MD-11聯邦貨機剛降落在貨機坪,這是聯邦快遞在全球擁有的六百三十四架飛機之一。工作人員從大貨機卸下三千箱快遞品,放上輸送帶,搶時通關。它們必須在七點半之前被運離機場,並趕在中午前送抵客戶手中。

陳 信孝脫下黑色西裝,走入燠熱的工作現場,了解今天第一批抵台的貨品通關是否順利。他說:「我希望做任何事不是關在辦公室內決定,我主張走進部屬的辦公室, 部屬的辦公室在哪裡?在各工作站、在貨車上、在客戶處。」所以,他平均每兩個星期會排一天的時間,到位於中正機場的轉運中心上班。

勤於走動式管理的陳信孝,每次到基層除了觀察現場運作外,一定會「摸摸貨車的車頭,看看是否有灰塵」。他說:「每部印有FedEX字樣的貨車都是公司的活廣,如果白車髒得像灰車,客人怎麼會信賴你?客人一定要相信你,才可能把東西交給你遞送。」

在中正機場的轉運中心主持完兩場會議後,陳信孝趕回台北辦公室,繼續另一場三邊通話的越洋會議。同時,打開電腦,快速閱讀三百封電子郵件。這天,天色未亮就出門工作的他,直到夜幕低垂、霓虹燈又亮時,才結束最後一場會議。

為什麼出社會僅八年的他,能較台灣其他三十七萬名同齡的人出類拔萃?他在什麼樣的環境中成長?

赤 手空拳在跨國企業闖蕩的陳信孝是來自高雄的富家少爺,他父親在馬來西亞、菲律賓、中國大陸擁有合板廠、貿易公司等事業。為了培養國際觀,他在十四歲時就被 送出國念書。在選擇就學地點時,他的父母煞費苦心,還曾歷經現代版的「孟母三遷」。最早,曾被送到中南美洲的多明尼加,最後才落腳於菲律賓的美國學校,他 的英文底子也是在此時奠下基礎。中學畢業後,他轉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就讀。

他是哥倫比亞大學的績優生,只費時三年就拿到工業工程系的文憑。他回憶當時的心情:「我很質疑,大學殿堂裡苦讀的書到社會上能用嗎?因此急於脫離學校,進入真實世界。」從校園到職場,他的表現一直比同齡者突出,甚至超越年長者。

畢業後,適逢美國聯邦快遞招募外派至台灣及菲律賓的工業工程師。民國八十年,二十一歲的他被派到草創初期的聯邦快遞台灣分公司。他以不到一年的時間升上代經理的職位,但就在此時,他選擇「出走」。這段出走,反映出他強烈的企圖心。

因 為,當他想再往上走時,碰到瓶頸。當時的總經理認為:「二十一歲升經理,在台灣的社會中爬得太快了。」這個軟釘子重擊了好勝心強的陳信孝,他說:「其他的 能力都可以趕上,唯有年齡,你只能以『等待』換取。」不願等待的陳信孝竟然因此離開聯邦快遞,轉赴父親在馬來西亞的工廠擔任財務長。

雖然 進入家族事業工作,但陳信孝的心始終無法安定。他說:「所有的幹部都知道你是小老闆,他們謹守夥計角色,你做的任何決定,他們通常不會給修正建議。在那個 環境,你很難看到自己的弱點。」歷經兩種不同環境的陳信孝說:「在家裡打拚與在外面闖,很不一樣。我覺得,在外面可以學到更多。我還年輕,我很想試試,憑 自己的能力能做出什麼事業。」

此時,新上任的聯邦快遞總經理願意讓陳信孝升任經理。於是,陳信孝「回鍋」老東家。打破現況、拿下市場

他回到聯邦最重要的任務是到南部打天下。早期,國際快遞業務90%的市場在台北,而且以文件遞送為主。隨著小體積貨運的興起,桃園以南的中南部(台灣工廠的主要分布帶)成為潛力市場。這是擁有龐大自購機隊的聯邦快遞,最具優勢的市場。

但是,他們在高雄市場坐困愁城,而且已經折損一名經理。所以總經理對南部市場沒有太大把握,他對陳信孝說:「你去高雄看看,做得起來就做,做不起來就收掉。」

上任時,抱著破釜沉舟之心的陳信孝向高雄員工說明處境:「我們同在一條船上,而且只有兩條路可以走,一起成功,或者一起失敗。」他一方面要員工積極作戰,一方面深度拜訪客戶,了解高雄市場的瓶頸。

當時,所有從高雄寄送的國際快遞品要三天才能到美國,因為這些快遞品的出關時間比台北慢一天。高雄客戶不滿意地說:「為什麼台北能,高雄不能?在速度競賽上,高雄落後於台北的情況不能扭轉嗎?」

這是市場需求,也是國際快遞業的決勝關鍵,但是,高雄的快遞業者安於傳統的作業模式,沒有創新的想法。陳信孝分析:「安於現況是很多企業的危機。」

年輕的他勇於嘗試,打出「中午截件,隔日到美國」的策略。也就是說,只要客戶在每天中午前把東西交給聯邦快遞,他們保證當天物件出關、隔天送抵美國。雖然每件物品的平均運送成本增加五%,但市場效果快速擴展,半年內業績成長一倍。

陳信孝以同樣的策略跨入台南,再傳捷報,半年內業績成長三倍。他的版圖隨戰績不斷擴大,包括嘉義、台中都歸他管轄。一位部屬分析:「他攻城掠地的同時,也有能力不斷招兵、養兵。」不旋踵,他被拔擢為資深經理,負責南區業務。他的管區很大,桃園以南都在他轄下。

因為他,聯邦快遞走出台北城,在中南部市場大拓疆土。也因此,聯邦快遞近年的業績大幅成長。

陳 信孝由南而北,一路揮軍北上,最後直搗紫禁城。去年初,現任香港籍總經理在台灣的任期已屆,總公司衡量擢拔本土總經理的利弊,陳信孝因此成為熱門候選人。 但同時,美國總部有一位已具有總經理資歷的競爭者,也希望外派至台灣。雖然陳信孝在台灣的戰功顯赫,但在輩分上他顯居劣勢。

去年二月時,有三位副總裁連袂到台灣來面試陳信孝。兩個禮拜後,負責中太平洋市場的副總裁再度來台,當陳信孝再度被約談時,心情忐忑不安:「我不知道是被告知升任總經理的佳音,或是通知我落選。」

一直希望陳信孝回家族事業的父親向他施壓:「如果升不上總經理,你就回家。」因為他認為,當年為了培訓兒子接班,才不辭千里送他出國念書。沒想到,兒子學成後卻跑去幫外商公司。對此,陳信孝的父親很不諒解。

陳信孝深知父母的苦心培訓,但是,憑己之力坐上總經理的位子是他的心願。所以,當副總裁宣布擢升他為總經理時,激動不已的陳信孝當日立即飛回高雄,與親人分享他錦衣而歸的喜悅。父親獲知喜訊時,內心五味雜陳,他知道:兒子回家的路,似乎越走越遠。

去年三月,二十八歲的陳信孝升任總經理,創下聯邦快遞全球的紀錄,也刷新台灣國際快遞業界的紀錄。當時,五十五歲的DHL(洋基快遞)總經理莊太郎剛卸下總座的職務。

陳信孝說,如果不是總公司的本土化策略,他不容易這麼早就出線。一位觀察者也說,以陳信孝的歷練,如果換在DHL,可能只能升到經理。企圖心、能力、時運,是陳信孝崛起的三大關鍵。

坐上總經理之位,雖然是喜悅的開始,但是因為陳信孝的年輕,也發生過一些糗事。今年初,陳信孝帶著部屬去拜訪華航。一見面,出面接待的處長就誤將一位五十歲的經理當成總經理,迎他入上座

。他怎麼也沒想到,真正的總經理是旁邊的小伙子。「當他發現搞錯時,滿臉錯愕。因為在華航,可能要五十歲才能當到處長,所以,沒想到聯邦快遞的總經理還不滿三十歲。」聯邦快遞工程部經理陳勇至說。

不僅外部有些遲疑,內部冷眼旁觀的心態也難免有之。陳信孝帶領的經理群中,大多數的人都比他年長,有的人甚至在這家公司的前身(飛虎快遞,後被聯邦快遞併入)已有二十的資歷,也有的人學歷比他高。

但陳信孝清楚快速成長的產業需要什麼,他說:「資訊時代,不肯學習的經理人會被社會淘汰。如今,學習已經是必備,而不是可選擇之事。」他要藉此建立學習型組織,也希望經理人有共同的管理語言。為了提升幹部的競爭力,他指定中、英文不同的書籍,每兩個月召開一次讀書會。

這個構想引起不同的反彈:「已經很忙,還要叫我們寫讀書報告」、「我們不像你年輕又留學海外,可以輕易讀英文書」、「有被侮辱之感,總經理是否覺得我們讀書不夠?」

因此,有人不交讀書報告,有人敷衍寫之。陳信孝每篇都費心眉批,對於敷衍者,他退回報告要求重寫;對於缺交者,他發公文給當事人。這在聯邦快遞是嚴重的警告令,因為再收到第二封,就會被列入獎懲。

所以,當看到第三本書《The Effective Executive》(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著)時,沒人再敢懈怠。有一位經理還特別請一星期的假,回家抱著英文字典苦讀。這位經理感慨地說:「我當了二十年的主管,如果早讀過這本書,諸多觀念就不致於與部屬難以溝通。」

資深經理汪如玉說,吉米(陳信孝的英文名字)雖然年輕,但能讓人服氣的原因是以身作則。每本指定的書他都看過五、六遍。所以,誰的讀書報告混水摸魚,他一目了然。

陳信孝說:「沒有人什麼都會,只要建立起學習的習慣,知識與能力自然隨之而至。」聯邦快遞是陳信孝的第一份工作,他破紀錄以七年的時間,坐上總經理的位子。

        回想他第一次到美國總部曼菲斯市受訓時,看著聯邦快遞掌控的曼菲斯夜間機場,上百架飛機泊在停機坪上,規模比中正機場的貨機坪要大十倍以上,瞬間就有一架飛機起飛往全世界,那壯觀場面令人永生難忘。「那一剎那,我知道我沒有選錯行業。」他說。
如今,陳信孝的腦袋裡時時盤旋的是:「如何在三年內讓營業額再成長一倍。」他說:「我當然希望聯邦快遞在我手上突破一百億元營業額。」他不願預測是二年或三年內可以達成,但是,他相信是不久的將來。

11/10/19 下午10:20 經營管理

Enhanced by Zemanta

 

IMA8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 家:何文堂/群仁管理顧問公司副總經理

最近報紙及網路上很多人在討論一些網路公司的興亡,在每家企業成立之初創辦人皆是設想企業可以長久經營,創辦人運用了個人的創新能力,掌握住先機與商機, 快速集資成立公司,但不久之後卻發現在企業經營管理的現實環境中,有很多的因素是原先沒有考量進去,因為成立公司之後依靠的不只是創新而已,必須還要能有 效經營,讓顧客滿意、股東滿意、員工滿意,而這些是必須經過歷練的。

基業長青上的一則故事:一位武學高手在一場典禮中,跪在武學宗師的面前,正準備接受得來不易的黑帶,經過多年的嚴格訓練,這個徒弟在之這門武學裡終於出人 頭地。

「在頒給你黑帶之前,你必須再通過一個考驗。」武學宗師說。
「我準備好了」徒弟答道,以為可能是最後一回合的拳術考試。
「你必須回答最基本的問題:黑帶的真義是什麼?」
「是我學武歷程的結束。」徒弟說:「是我辛苦練功應該得到的獎勵。」
武學宗師等了一會兒,他顯然不滿意徒弟的回答,最後他開口了:
「你還沒有到拿到黑帶的時候,一年後再來。」
一年後,徒弟再度跪在武學宗師前面。
「黑帶的真義是什麼?」宗師問。
「是本門武學中傑出和最高成就象徵。」徒弟說。
武學宗師等著、等著,過了好幾分鐘都沒有說話,顯然他並不滿意,最後他裞道:「你還沒有到拿到黑帶的時候,一年後再來。」
一年後,徒弟又跪在武學宗師前面。宗師又問道:「黑帶的真義是什麼?」
「黑帶代表開始-代表無休無止的紀律、奮鬥和追求更高標準的歷程的起點。」
「好,你已經準備就緒,可以接受黑帶和開始奮鬥了。」

企業成立即代表著一個新的里程碑,是一個起點,是領導者更要用心及努力的經營與管理,在十倍速的時代中企業的經營與競爭是無情的。你的企業及經營團隊是否 保持著不斷創新改善,挑戰更高的標準?你的企業在發展中的黑帶是什麼?它代表著什麼意義?

 

IMA8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家:游伯龍/美國堪薩斯大學及國立交通大學講座教授

紐康(Newcomb)1961年做過一個實驗觀察。他選了一組條件相似的男大學生住在同一個大屋裡,又選了一組不相似的男大學生住在另一個大屋裡。實驗 結果:條件相似的那個房間的人,關係很密切,成了好朋友;而條件不相似的那個人房間的人,關係很平常,難成為朋友。

如果你的公司裡,每一個人都穿西裝打領帶,偏偏有一個人便裝上班,你很可能會認為那個人「非我族類」。相反地,如果你穿一套款式老舊的深灰色西裝到設計公 司去面試,接見你的人卻是一身T恤牛仔褲的裝扮,他們很可能會認為你正經刻板、沒有創意,不是他們需要的那類人,因此未經面試已把你的名字刪去。

上述的行為是一種直接而原始的本能,如毛蟲找毛蟲,猴子找猴子;小孩子往往喜歡和小孩子玩,老人則往往喜歡和老人在一起;黑人找黑人,白人找白人是很正常 的行為。

另外,興趣相同的人會找興趣相同的人,如喜歡跳舞的人常聚集在一起跳舞;喜歡唱歌的人常聚在一起唱歌;喜歡上教堂的人,就喜歡一起去聽佈道……,這都是相 似相親的行為。

我們有這「相似相親」(Similarity Effect)的行為,是因為我們皆有一強有力的相似相親的電網:「人們普遍認為,相似的人要比不相似的人,彼此更互相喜歡和親近」。

在應用相似相親時,以下幾點我們應該特別注意:

1. 誰是主要影響你事業的人?你知道他們的目標、理想、個性嗎?善用我們實際領域的靈活轉化,多重視相似的地方,但珍惜不相似之點。

2. 你知道你的主管、顧客喜歡什麼嗎?不喜歡什麼嗎?你如果知道他們的想法,就比較容易創造共同的感情,打開彼此共同相似有趣的觀點。

3. 當你與人交談時,多談對方有興趣的話題。如此,你能與人相似相同,而受到對方的喜歡。

4. 多注重良好的溝通,使彼此能產生共識,而互相尊重彼此的不同。另外,在組織上若大家有共識,能志同道合地邁向共識的目標,這個組織就會很堅強而有力量。現 在一般公司經常用的教育訓練、座談,並由有關的人互相透過公開、坦誠的討論來找一個共識的價值觀與策略。有了共識的價值觀與策略之後,這群人的目標、經營 理念就比較接近、也會因此而成為好朋友、好的經營者或工作的團隊。

所有動物皆有相似相親的行為通性,但唯有能將此行為昇華的人,才能欣賞、珍惜不相似的人。因此,如果我們除了相似相親之外,若又能培養出欣賞、珍惜不相似 的人或生物的電網,並使它強而有力,便可以打開自己的領域,容納那些跟我們不相似人之看法和行為,並且繼續不斷地充實擴張自己的領域;相似的人可以與我們 相親,不相似的人也可以與我們相親。

如果我們能由「欣賞和珍惜不相似的人」擴張到「欣賞和珍惜不相似的生物」,那麼我們不就是邁進「同體大悲,無緣大慈」的偉大境界嗎?(取自 HD習慣領域 游伯龍著 時報出版)

 

IMA8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